曲高和寡冲高不易 飞凡为何难“起飞”

[爱卡汽车爱卡独角SHOW原创]

一个含着“金汤匙”、诞生便对标特斯拉、承载着上汽集团中高端新能源梦想的飞凡汽车,今年2月仅卖出了不到200辆。虽然背靠上汽集团这颗大树,但飞凡汽车发展显然没有达到预期,尤其是被寄予厚望的飞凡R7,从2021年便开始预热,结果上市半年却落得个“惨不忍睹”的下场。但品牌还要继续发展,新车飞凡F7如今成为了被品牌寄予厚望的“翻身之作”,只是不知道,飞凡F7究竟是飞凡汽车的救命稻草,还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。


多次改名无法拯救销量

飞凡汽车的诞生还要先从荣威说起,2012年,荣威的微型电动车e50上市,正式进入新能源市场。随后推出了多款新能源车型,但销量一直低迷。所以,为了提升品牌形象和销量,荣威在2018年推出了荣威MARVELX,对标特斯拉。当年荣威MARVELX更是打出了“电动超跑SUV”、“全球首款量产智能汽车”、“五个全球第一”等产品标签。


结果荣威MARVELX的销量也不给力,2018年销量3419辆,到2019年更是下滑至2100多辆。2020年,荣威MARVELX的年销量仅570辆,甚至不及特斯拉Model3的零头。荣威MARVELX的失利,意味着上汽集团对于高端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探索宣告失败。

2020年5月,上汽集团将荣威MARVEL系列分离,推出了专注于中高端新能源汽车市场的R品牌。在组织架构上与荣威、名爵MG平行,这就是飞凡汽车第二次改名了。ER6和MARVELR两款纯电动产品,有着太多荣威的痕迹,导致外界难以清晰分辨R品牌和荣威的区别,销量也一直未见起色。


2022年10月,上汽集团宣布设立飞凡汽车科技有限公司,原有的R品牌将由飞凡汽车以独立公司的方式进行市场化运作,成为与上汽乘用车公司平行的品牌。至此,在经历了三次改名后,飞凡汽车正式诞生,并与上汽大众、上汽通用五菱站在了同等重要的位置上。


飞凡汽车CEO吴冰就曾经表示,从成立开始,飞凡汽车就不是简单的换名,而是从产品、品牌、体验到渠道乃至品牌定位的调整。更是在上汽集团的鼎力支持下说出了“到2025年,飞凡汽车将成为中高端智能电动汽车头部企业”这样的目标。

上汽集团表示,飞凡汽车将充分整合上汽集团在研发、制造、服务等领域的资源,由上汽技术中心提供全方位技术支持和解决方案,由乘用车分公司进行代工生产。


随后,飞凡汽车就推出了独立运营后的首款车型飞凡R7,飞凡汽车对其定位是“极致高阶纯电SUV”,主打智驾、智舱、三电方面。整车搭载了363个顶级高阶感知硬件,其中包括中国区首发量产的PREMIUM4D成像雷达、800万高清摄像头等在内的33颗顶级感知硬件。RISINGPILOT系统还搭载了单颗芯片算力254TOPS的英伟达OrinX芯片。


但现实是残酷的,虽然经过了数次改名,使得飞凡汽车的定位不断拔高,但其销量还是没有任何起色。2022年,飞凡汽车的销量仅14532辆,其中8832辆是由相对廉价的ER6车型所贡献,占比超过60%。而备受期望的飞凡R7自2022年9月上市后,到今年2月,累计销量3853辆,今年前两个月加起来销量只有702辆。

频遭投诉飞凡遭遇口碑危机


而这也不是飞凡汽车首次遭遇车主维权。2022年8月,10余位飞凡车主身穿标有“上汽飞凡汽车续航严重续标”字样的白T恤衫,来到成都车展,站在了飞凡汽车的展台上,他们直指飞凡ER6的续航严重虚标。在第三方投诉平台上,也有不少车主对飞凡ER6发起投诉,多数也是里程虚标等。而飞凡R7主要的投诉点,集中在胎压检测故障、轮胎爆胎、车身共振、车辆自燃、动力电池故障等问题上。


随着维权事件的发酵,必然也会对飞凡汽车造型一定的负面影响,而陷入负面舆论中的飞凡汽车,也不得不面对被消费者排斥的风险。

多次改名无法拯救销量

翻身要靠飞凡F7?

飞凡R7上市的时候,官方表示将对标特斯拉ModelY,而即将在3月27日上市的飞凡F7则定位纯电中大型轿车,对标车型则换成了蔚来ET5。并放话“飞凡F7在2023年的销量要超越蔚来ET5”。但按定位来看,飞凡F7即便是不和特斯拉对比,竞品也应该是蔚来ET7、极氪001等车型,毕竟蔚来ET5的定位要低一个级别。


但考虑到28-35万元的预售区间,飞凡F7的价格比蔚来ET5还低一点,其实也就不难理解了。而飞凡F7从公布的信息来看,也确实有真材实料,0.206Cd的风阻系数是中汽研认证的自主品牌量产车的最低风阻纪录。车内配备43英寸三联屏,内置高通8155芯片,保证车内人员的娱乐需求。


而在动力上,飞凡F7的数据也相当出众,后驱版电机最大功率250kW(340马力),0-100km/h加速5.7秒,四驱版电机最大功率400kW(544马力),0-100km/h加速3.7秒。CLTC工况下综合续航里程分别为600km与666km。并且,单电机、双电机车型均支持换电。


背靠上汽,飞凡汽车还组成了豪华的换电阵容,飞凡汽车的换电站是由中国石化、中国石油、上汽集团、宁德时代、上海国际汽车城集团联合投资打造的。按照计划,要在2023年内完成300座换电站的建设,到2025年会超过3000座。只是,目前已知的飞凡换电站只在上海有两座,其余的换电站暂时还没有消息。作为参考,蔚来目前已经建设了超过1300座换电站。所以,换电虽然是重要卖点,但目前飞凡汽车的换电站并不多,实际体验明显不会比蔚来的好。

“价格战”之下飞凡汽车出路在哪?

自从特斯拉自2022年10月以来连续四次降价之后,新能源汽车市场的“降价潮”便悄无声息的就开始了。随后,又有湖北带头大规模补贴,也让更多汽车厂商加入到中国汽车市场的“价格战”中。飞凡也不得不跟进进行降价,飞凡R7车电分离版本车型起售价更是来到了19.59万元,只是需要每月额外支付超过1200多元的电池租赁费用。


目前,整个汽车行业都在“卷价格”,补贴、降价成为了汽车行业的销售现状,除了燃油车品牌之外,AITO问界、小鹏汽车、广汽埃安、极氪、零跑汽车、蔚来等多家新能源车企跟进并采取了各种形式的降价方案。

但相比与特斯拉的降价,其他品牌更多的是无奈之举。首先,特斯拉凭借着核心技术以及品牌影响力影响了规模效应,单车毛利率非常高,有足够的的让利空间。其次,中国市场拥有非常完善的供应链体系以及在上海的超级工厂,也拥有进一步降低成本的底气。


但对于国内新能源车企而言,这一次降价潮虽然能提升一部分销量,但并不是长远之计。毕竟亏损是新能源车企普遍面临的难题,降价将导致其境遇更加艰难,尤其是销量远不如竞争对手的飞凡汽车,其亏损状况恐怕同样严重。

随着新能源汽车不再享受国家补贴,导致一部分消费者在2022年底提前锁定订单,导致2023年的部分销量被提前透支,这也就让产品力没有突出两单,品牌影响力不如竞争对手的飞凡汽车,在竞争越来越激烈的中国汽车市场中更难占到便宜。


而且,即便是飞凡汽车已经启动市场化运作,但相比极氪、埃安等热门新能源品牌,飞凡汽车不仅起步较晚,而且知名度也不高,加上上汽集团仍未在高端新能源汽车市场形成规模,导致飞凡汽车的突围之战将十分艰难。

全文总结:飞凡汽车背靠上汽集团这颗大树,拥有大把的资源可用,但在竞争激烈的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中,飞凡汽车明显没有得到消费者的认可。因为新能源汽车不论消费者买或是不买,都需要被人们记住,那就需要一张与众不同的标签,而飞凡汽车显然没有一个能让消费者记住的突出标签以及下单的“冲动点”。

精彩内容回顾:

新款飞凡R7正式上市售27.99-38.99万元

细分市场的搅局者?爱卡实拍体验飞凡F7

试驾飞凡R7四驱版以己之长攻彼之短

翻身要靠飞凡F7?

版权声明:本站所有作品(图文、音视频)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,仅供网友学习交流,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的正确性,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。请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

相关推荐